藏地 :英国牛津大学阿胥牟莲博物馆 纪年 :1725 - 1750(18 世纪) 尺寸 :直径:29.2 厘米 工艺 :青花。英国代尔夫特蓝陶,可能产于利物浦 器形 :折沿盘
主题 :佛殿奇逢
出自《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进京赶考的张生途经蒲津关歇脚,去当地古刹普救寺游玩,迎面遇见了因旅途羁留暂住寺内的相国家小姐崔莺莺。平时没有机会见到如此天姿国色的张生,只觉得眼前南海水月观音现身,一时间“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陪伴张生的和尚法聪见到张生行为失态,连忙提醒他休惹事。另一边莺莺的丫鬟红娘注意到附近有陌生男人,赶紧催促小姐移步。莺莺在离去时回首对张生望了一眼。
《佛殿奇逢》亦称《惊艳》,是《西厢记》中最有名的一场戏。在这出戏中,男女主人公张生和莺莺第一次邂逅即擦出火花,开后来剧情发展之滥觞。同时,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的故事特别招人喜欢,《佛殿奇逢》作为一个诗情的创意,从最初的文字描写到后来的剧本插图,再到真人表演,期间容纳了无数艺术家的智慧和心血。同时,《佛殿奇逢》在世间呈现的各种版本也直接间接地反映了创作者、观者、赞助人等各方自身的经验意志和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在《佛殿奇逢》画面中,男主角张生的形象始终不变:他就是在痴迷地想方设法多看一眼莺莺。另一方面,女主角莺莺的变化最大:她或者是按奈不住好奇心在天真地回看,或者是在与红娘无心闲聊,视近旁的陌生男人为空气,但是,最多的形象,特别是在近代最多的形象是莺莺羞怯地低眉垂眼,甚或以扇遮面。最后这个形象符合了社会中掌握话语权的男性对年轻女性的期望和想象,因此得以流布最广。 错误描述 :曾经担任伊顿公学校长的安东尼·雷是研究英国代尔夫特蓝陶的专家,他所著的《英国代尔夫特蓝陶》一书收有一张英国代尔夫特蓝陶盘的照片。安东尼·雷在书中评论说:“无人能够看懂此盘上的纹饰,因为显然这个复制品误解了中国原件上的画。站在左边的男人一看就是个有地位的官员,中间那位地位比他低的男人正在递给他一件奇怪的东西。右面一位拿着扇子的女子在旁看”(第50页)。
瓷器描述 :如果我们将英国代尔夫特蓝陶盘同在海底沉睡了近三个世纪的外销瓷雍正青花两相对照,就可看出英国陶盘正是雍正青花盘的“山寨”版,是照着雍正盘依样画葫芦制作的。然而,因为英国画工的技能有限,他不得不舍弃了一些雍正盘上的细节,而且还确实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误读了雍正盘画面上的一些器物。英国画工不会处理场景中物体前后相叠的关系,他就来个快刀斩乱麻,如果画面上前景里的物体后面还有东西,就把后面的东西全部省略掉,从而把所有的物体都分开安排在单色的“虚空”背景之前。例如,雍正盘上红娘和法聪背后的栏杆到了英国盘上只剩红娘身子旁边的一截;在雍正盘上,法聪站在张生前面,张生身后是佛殿,在英国盘上,法聪被挪到了张生的右手边,佛殿被挪到了张生的左手边,殿内的佛像、供桌、蒲团、门口的垂带踏跺全部被略去,留下建筑的一角,只剩槅扇门和屋内一角方砖地。
英国画工面对着雍正盘上的图临摹,由于没有实际生活经验,所以只能凭猜想画出一些古怪的形状。例如,红娘头上的乌云高髻成了轮廓分明的“伞柄”,红娘手中折起的扇子被画成一根白色的尺状物,红娘的白色长水袖看起来好像是拳击手套。在雍正盘上,法聪手执折扇,下垂流苏扇坠。到了英国盘上,法聪手中的折扇消失了,柔软的流苏变成了朝下的匕首形状的东西。法聪脚边地面上的小草,到了在英国盘上,似乎成了法聪和张生脚下画地为牢的界线。比较起来,张生算是失真最小的形象,可是张生头上的飘飘巾被画成西方妇女的一种高髻,以至于英国代尔夫特蓝陶专家安东尼在解读此画面的时候把张生看成了女子,反而把红娘看成是高官!
视觉元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