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五彩棒槌瓶之伯夷叔齐叩马谏武王伐商

  • 藏地 :原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品

  • 纪年 :1662-1722(康熙)

  • 尺寸 :高 74.5cm

  • 工艺 :五彩

  • 器形 :棒槌瓶


  • 主题 伯夷叔齐叩马谏武王伐商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和叔齐是商代孤竹国君的长子和幼子,两位都人品高尚、积仁洁行,非常热爱自己的羽毛。他们因为互相谦让君位而离开了自己的邦国,同时他们也不满商朝纣王的残暴统治,遂来到北海之滨成为逸民,等待天下再现清明。然而,他们恪守古礼,也不同意以暴易暴的行为。周西伯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自称武王,尊谥自己去世的父亲为文王,决定发兵东进,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听说此事,赶到大军必经的路口等候。他们俩站在道中,求见周武王。武王和姜子牙并辔向前,与两兄弟互致问候。两兄弟上前向武王进谏:“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去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姜子牙抢先替武王作答,向两兄弟说明目前纣王已经无道,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出兵是为了顺天而行、符合百姓盼改变如望云霓之意。随从见两兄弟拉着武王战马的缰绳阻挡大军行进,恐怕会误大事,都跃跃欲试想杀死他们。姜子牙阻止道:“这两位都是天下义士啊!把他们扶走吧。”武王推翻殷商之后,天下都归顺于新立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新朝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等植物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他们俩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 瓷器描述 :该高达74.5 厘米,如此高大完美的五彩人物故事图纹不见于国内各大博物馆。洗口,直颈,斜肩,身直如截筒,颈颀长,与身之间的比例和谐耐看,形似洗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近足处微内收,再稍向外折,最终以削成的露胎圈足作结,底满釉。胎质细白致密, 胎体匀厚,通体施肥润透明釉。洗口侧面呈上小下大中部微收的圆台形,底面通过下降斜坡与其下直颈相连,侧影变化巧妙。洗口外侧以墨彩描出一周双线回纹,上敷绿彩。颈部上下还有两道双线夹持的回纹,框住中段的刘海﹑和合四仙图,上面一道回纹敷淡墨彩,下面一道敷比较贵重的蓝彩。肩部有淡绿芝麻地绿叶红花与开光杂宝图相间的装饰带,杂宝包括书画轴和石磬。下接绿彩如意云头纹围肩,辅以黄彩淡墨彩两道镶边。此的最大看点是长直腹上通景所绘《伯夷叔齐叩马谏武王伐商图》。这幅故事图依身周围而画,起讫处绘树木山石为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手卷的展开一般是自右向左,因此手卷上的场景也往往按照这个方向展开,例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卷等。而棒槌上的画面一反此惯例,将中心人物安排在最左边,盖因此构图自元代木刻版《武王伐纣评话》插图起一贯如此,且瓷可以在观图时随意向左或者向右旋转。设想一下,如果这幅图出现在手卷上,那么从右开始打开的话,就是从一溜马屁股看起了。比起现存各个版本的《伯夷叔齐叩马谏武王伐商图》来,这幅瓷画在武王这一方增加了数十位相貌各异、魁伟彪悍的将士,大都有坐骑。瓷画匠出巧思作如此设计,在淋漓尽致地秀了一把工笔设色技巧的同时,以强烈的视觉对比告诉观者:谦卑地躬身的文弱兄弟在武王大军面前,形如鸡蛋对石墙;伯夷叔齐的对抗行为,需要多么大的道德勇气。 姜子牙的徒弟龙须虎立于师傅身旁,全身披鳞片,他是龙和豹交合而生,落得个独脚夔龙身形。随从武将们纷纷开始交头接耳,显得不耐烦。 长着一对肉翅,红发青面的雷震子紧蹙双眉,扬手似乎要有所动作,挟武王、子牙欲行。队伍中还有一位有明显衣着特征的就是哪咤。这位托塔李天王的三太子头梳三个双抓,面如傅粉,身穿无袖圆领短衫,手擎乾坤圈,活脱脱一个 “连生贵子”年画上的人间胖娃娃形象,同毗邻雷震子的鬼魅嘴脸恰成鲜明对照。1902年,以清廷外交官随员身份来到法国的张静江(1877 – 1950)在巴黎开办了通运公司,后来,又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设立分公司。张静江与曾经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李石曾(1881 – 1973)是好友,同属国民党四大元老之列,通运公司所经营的古董中不乏博物馆级的宫廷宝物。这件棒槌当年就是经通运公司之手入藏美国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的。


  • 视觉元素 (0)


  • 同主题参考图像



    '巴特勒五彩觚之伯夷叔齐叩马谏武王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