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蕊堂五彩折沿盘(编号1561)之姜子牙:按照当时的制瓷工艺,五彩瓷是在胎体成形之后先通体施透明釉,高温烧制后才在光素釉面上绘彩色纹饰。此时已经不再像明代那样用水作为彩料介质,而改为乳香油,这样调制出来用于勾线的彩料不会轻易晕染化开,便于描绘纤毫毕现的细节。此大盘纹饰繁复考究,所用颜料虽称“五彩”,而实际却不止这个数。康熙五彩以绿、红、黑为主,辅以黄色、赭色和当时最新研制成功的贵重釉上蓝彩,这些主要颜色还可以根据需要变化浓淡,使画面不像明代嘉靖、万历五彩那样呆板粗率。由于画面中青绿色占优势,康熙五彩瓷器在西方被称为“绿色系”,与后来被称为“玫瑰色系”的粉彩相对应。 盘中所绘故事场景始于左上方,金色艳阳染红了云彩,远方一峰直插云端。孤零零的山峰以釉上蓝彩晕染,为显示其距离遥远,不用表现石纹和植被的皴法。在孤峰左侧,坟起一座土山,浅浅的绿覆盖在墨彩披麻皴上,苍黛的植被展现生机。宋代画家郭熙在其画学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及一项传统绘画原则:“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此处对两山的不同处理深得其中三昧。不过,瓷画匠也有失策之处:土山两边点缀着数株马尾松,与土山的高度相较,显得比例失调,树上的松针刻画清晰,而不是冲淡飘渺,也有悖山水画中平远之法。 盘心左侧中部,一岬突入水中,以赭色的长短平行线和线上的小点表示河水与水藻,岬岸边缘直角如斧削,一老者踞坐其上,专心投竿垂钓,符合史书上有关姜子牙“身为渔父,钓于渭阳之滨”(《国语·秦策三》)之记载。姜子牙的母亲姓姜,他本人名尚,字子牙,明代流行小说《封神演义》以及同题材戏曲使“姜子牙”和“姜太公”变得妇孺皆知。偏黄与偏蓝两种色调的浅绿将其上衣下裳巧妙分开,偏蓝的衣料还辍上小黑点组成的团花纹。头上小巾、腰带和右足舄首均施釉上蓝彩,起画龙点睛之效。额头圆硕,以示年高,不过头发须髯俱黑,暗指其体格强健足以将来辅佐少主成就大功业。五官用墨线勾勒,添以不同色调的矾红晕染以显出肤色和轮廓质感。姜子牙右脚边置一竹编渔篓,用矾红料勾勒,分外醒目。渔篓虽是件普通日用器具,却给系上了湖绿丝绸飘带,在颈部还打了双环结,透露出瓷画匠的审美趣味。。 与姜子牙垂钓处一水相隔,是一片陆地,约占盘心右下方三分之一,陆地上集聚着场景中的主要人群。中心人物身穿宽袖绛纱袍,由浓淡不同的矾红彩绘出衣褶,领口现浅绿内衣,两舄首均点蓝,头戴橙色紫金冠,有王者气象,此人就是周西伯姬昌,逝世后被其子武王追尊为“周文王”。周西伯身后立一壮汉,打着一顶鹅黄伞,伞盖敷蓝彩,中央镶红黄相间的葫芦宝顶,宝顶周围衬浅绿云肩,伞衣随风飘起露出红色内里。周西伯的左手边有两位廷臣在交谈,一位黄衣、一位绿衣,绿衣人背对观者,头戴赭色小巾。周西伯和两位廷臣的手臂上都缠着披帛,各人一色,红衣者绿帛、绿衣者红帛,黄衣者蓝帛。周西伯的右手边站两名彪悍武将,足蹬高帮皂靴,肩上围着风巾,一人红、一人绿。一位头扎白巾、身着蓝布衫的农人正趋步上前,左手朝后指着姜子牙方向,在向周西伯禀报情况。此人裤管高捋、露出肌肉强健的小腿,绳编麻屩绑扎在赤脚上,左腿呈跪姿,同秦皇墓中的跪射俑一样,将精心制作的鞋底不经意地向世人展现。周西伯对着蓝衫人微微颔首,抬起右手表示会意。 人群背后,在盘心右侧正中兀立一虬干老松,与隔岸垂钓之人交相辉映。这棵常青树极其粗壮健硕,老干新叶可象征耄耋之年遇周西伯为天子师的姜子牙。萌发葱葱绿叶的枝干笼罩着周西伯及其侍卫随从,也隐喻姜子牙为良佐,将“尚父于周”,助周西伯之子开创八百年天下。古松一侧矗立一株欣欣向荣的红叶木,不仅给观者以视觉上的调剂,还可让观者联想到周西伯之子 - 即将创立功业的周武王。综观盘心色彩的布局,以绿彩和黑彩为主,同时恰到好处地辅以釉上蓝彩、矾红彩、鹅黄色块,和谐悦目。 大盘折沿上饰两道辅纹,最外圈以矾红勾线留白手法绘雏菊卷草纹。以此为衬,精绘一周云肩。变形如意云头内以黑点淡绿彩为地,其上绘缠枝莲纹作背景,小云头内特写侧面大朵莲花,大云头内特写各式彩蝶。九款彩蝶色泽缤纷,形态各异,叹为观止,堪称康熙彩瓷中翘楚。大盘背面和足圈内纯白满釉,盘沿折痕清晰,盘底平整。从背后看,盘底和口沿之间有一圈鼓腹。圈足无釉,內直外略斜。